6月以后,前期火热的行情逐渐退潮,要说订单没有嘛,也不是完全没有,类似仿真丝这种夏季面料依然有一定销路,但要说爆款嘛,确实不多。
更重要的是,利润不高,常规的坯布可以成本价甚至亏本价拿货,一些定织产品的利润也没有以前高了。面料也同样如此,老客户压价,新客户也压价;内贸压价,外贸也压价;小品牌压价,大品牌现在也同样压价。
大单少,小单多,利润低,你不做别人抢着做,做到最后忙了半天却赚不到太多的钱,现在的行情就是这么一个温水煮青蛙的行情。
(资料图)
“618”来了,订单没来
“温水煮青蛙”的行情太需要一个爆点了,一个大单子,一个购物节。
然而真当“618”开始之后,走货最好的依然是电子消费品类,服装方面则是斐乐、李宁、耐克、安踏等品牌服饰销售情况好一些,这也与去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前几年,服装作为毛利较高的品类,是618及双十一活动期间大促的主力军,现在今年,服装厂商参与促销的热情不高,甚至部分品种直接放弃促销活动。
订单量不足,染厂部分岗位轮休
随着纺织市场传统淡季日益临近,染厂行情也逐渐淡了下来。
“我们厂里开始停缸了,已经停了10来个。客户点色少了,量也不是很多,有部分岗位的人员开始轮休了。”该染厂业务员如是说。
对这家染厂而言,此次停缸令原先100%的开机率回落至90%附近,纵观市场,这个开机率数值还是远超行业平均值的。不过,连规模尚可的染厂都出现了停缸现象,那小型染厂的处境可想而知。
据了解,当前不少印染企业的订单都比较零散,缺乏大单支撑,部分染厂存在生产不齐的情况。为了维持正常的生产运营,这部分染厂或是选择每周集中投坯生产,或是用降低染费的方式吸引大单前来。
如此看来,在订单延续性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接下来印染企业的开机率可能越发难以维持。
为什么现在的纺织市场行情越来越平淡,爆点越来越少呢?
库存过高,爆款难出
近年来,大量的观众涌向了直播渠道,为了吸引客源,许多的直播间在平日里就选择采用低价走量的方式售卖服装,该买的很多都已经买好了。
现在的购物节上,虽说有各种折扣,各种券,但最后算起来,和平时的促销价格相比,其实也差不了太多。
而且电商直播的兴起还带起了现货快返模式以及配套的面料现货超市,虽说是现货超市,起到的反而有点期货的效果。把市场上消化不了的库存都积压起来,这样一来常规产品的供给几乎永远是过剩的。很多原先很多单子需要提前备货,但现在有快返了,不需要囤那么多货了,速度自然就快了,就很难像过去那样出现部分常规单品爆单的场景,价格在过剩的情况下也很难涨起来了。
产能太多,需求太少
更大的原因在产能和需求上面,小编近期时不时就能看到一条某些大品牌在中西部投资数亿元建立产业基地的新闻,从2018年开始,中西部的织机、面料产能快速增长。东南沿海传统纺织集群虽然在退产能,但产能减少的速度远不如增长的。
在产能增长的同时,传统纺织市场的需求却是在减弱的。国内什么情况大家也了解,消费者现阶段更愿意把钱拿手里而不是消费;欧美的传统市场需求也在缩减,如果说中国出口可能受到政策因素影响,那越南的出口对比就更加直观,今年前5个月越南出口额同比减少11.6%至1361.7亿美元,订单不足,我们也因此经常能看到越南大的代工厂大量裁员的消息。
去年的时候国内的纺织人都在羡慕越南,谁能想到一年不到越南的市场竟然成了这个样子,实在是令人唏嘘。
积攒力量,一鸣惊人
如今的行情看似“温水煮青蛙”,实际上有追求的纺织企业已经在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地方开始发力了。
在硬件方面,近几年纺织企业织机更新换代的速度开始加快,老机器在智能化、效率、节能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软件方面,面料企业开始主动对接设计与时尚资源,织造企业也在优化管理模式。
三年不飞,飞必冲天;三年不鸣,鸣必惊人。小编相信,如今温吞的行情不会沉寂特别久,纺织企业积蓄了足够的力量,待时机来到,就能一鸣惊人。(来源:布工厂、绸都网)